2019年3月開始的香港民主化示威,起因是香港市民抗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《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(修訂)條例草案》(民間簡稱「逃犯條例」,「引渡條例」,「送中條例」等)。人們認為,若該草案通過,香港將被置於中國大陸的司法管轄之下,無視一國兩制和市民自由,侵犯私生活及言論自由的事態有可能發生。雖然遊行示威開始於反對修例,但隨著鎮壓過程中警方使用過度武力,示威者的訴求亦從撤回條例,逐步擴大為追究警方暴力和涉嫌濫用武力的問題,釋放被捕示威者,撤回「暴徒」控罪,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台,以及實現香港行政長官普選。
香港的市民團體「民間人權陣線」於2019年6月9日舉辦遊行,超過100萬市民走上街頭,遊行人數達到歷史最高,6月16日的遊行更是有超過200萬人參與。
運動名稱
運動又被稱為「反對《逃犯條例》修訂草案運動」,「反引渡條例修訂運動」,「香港示威(2019)」,「反修例運動」。「反送中運動」這個名稱來自台灣《蘋果日報》,首次出現於2019年4月27日「民陣明遊行抗『送中』」的新聞標題。2019年6月13日開始,壹傳媒旗下個別媒體將運動稱為「逆權運動」,10月4日起又有媒体稱之為「抗暴之戰」。
發展及初期訴求
2018年2月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紫園旅店發生命案,香港人陳同佳殺害香港女友潘曉穎。香港雖與20個國家簽署了長期的逃犯引渡協議,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,未與台灣簽署,這導致嫌犯逃回香港後,香港警方無法以謀殺罪起訴。就此,2019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倡議下,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動修訂《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(修訂)條例草案》,並表示修訂條例旨在填補司法漏洞,避免香港成為「逃犯天堂」。該條例容許在港嫌犯被移交至中國大陸轄區接受審判,這意味著「所有在港人」都有被移交至中國大陸接受調查、審判的可能。對此,親民主派人士認為,該條例會損害1997年以來實行的一國兩制原則,擔憂接受中國大陸的法律適用會造成香港的司法獨立性消失。與此同時,基於大陸過去打壓反體製人士的歷史,香港市民普遍不信任中國大陸的司法製度和人權保障,爆發了一系列反對修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。然而香港特區政府拒絕撤回修例,致使香港陷入政治膠著狀態。
香港工商界、金融界、學術界、媒體界、法律界等多個行業均提出反對意見,擔憂修例會削弱香港在「一國兩制」下作為獨立司法管轄區的地位,及條例將成為中國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壓制不同政見人士的工具。
示威開始於三月,隨著各界的反對和網絡討論的發酵,人們對修例的關注度大幅提高。在2019年6月9日舉辦的大規模遊行中,主辦方民陣(民間人權陣線)表示,有103萬市民參與此次遊行。然而在遊行結束後,政府仍然通過官方報紙表示,決定按照原計劃於2019年6月12日將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進行第二次宣讀。對此,反對修例的市民們在6月12日展開了包圍立法會的行動。最初示威者的訴求是撤回「逃犯條例」修訂草案,「反送中(反對移送至中國)」是主要口號。
轉折點
在2019年6月16日舉行的「譴責鎮壓,撤回惡法」大遊行前夕,香港市民梁凌杰在金鐘太古廣場高位掛上標語橫額示威,提出「釋放612警民衝突被捕人士,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引咎辭職」等訴求,後於當晚墜樓身亡,成為反送中運動中的首位犧牲者。起初示威者的主要口號是「反送中」,但在此之後,民間人權陣線與示威者提出了以下「五大訴求」:
- 完全撤回《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(修訂)條例草案》
- 撤回「暴動」定性
- 釋放被捕示威者且撤回控罪
-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隊涉嫌濫用武力的問題
-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辭職下台→ 實行立法會和行政長官雙普選
該事件成為了運動的轉折點。之後示威者將反條例示威,擴大為表達一系列政治和社會不滿的運動,焦點也轉向了關注警察濫權的問題。
反送中陣營從自稱「示威者」改為自稱「抗爭者」,更廣泛的香港人被動員,世界各地相繼展開聯合活動。
運動的特征
無領導者(Leaderless)運動
沒有領頭人,所有人都是運動的主體。
組織
LIHKG: 香港的網上討論區,2016年開始運作,在2019年「無領導者」的香港示威中,成為市民們進行戰略討論的最主要平台。
Telegram群組
即時通訊軟件Telegram被評為香港示威的‘隱藏的動力’,是示威者們溝通的窗口。它的端到端加密通訊主要用於傳達示威計劃,分享情報,以及意見交流。參與示威的香港市民們創建了數百個Telegram群組和頻道用於對話和信息共享。在運動過程中,人們擔憂中國政府掌握示威者的身份,因此尋找了安全性更強的通訊工具。
民間「哨兵」
Telegram中各區信息的來源。由熟悉各區情況的市民自主提供情報,幫助身在前線的示威者實時掌握各區動態,調整方案。
開花
出自四字成語「遍地開花」(滿地都開了鮮花,比喻好的事物到處湧現或普遍發展)。特指同時多發的運動方式。即,人們各自從家中出發,選擇方便出行的路線,步行或利用大眾交通,來到事先約定的場所進行示威的方式。在反送中期間,網友們為了分散警力,多次發起這樣的示威,其中最大規模的「開花」是2019年8月5日的「三罷行動」。
宣傳
運動的宣傳工作被分為多種類型,比如行動報道、行動分析、小貼士、製作各種教程、國際報道、事件總整理、製作藝術作品等。行動報道、小貼士、製作教程之類的宣傳是為了方便示威者之間進行情報交流。行動分析、國際報道之類的宣傳是為了向他人傳達運動的理念。事件總整理、製作藝術作品等則是為了記錄歷史。
隔空投送
除了利用LIHKG和Telegram群組等網絡平台,也有很多人通過隔空投送,向參與示威的人發送宣傳資料。雖然這種方法就像發送電子傳單,但也有限制。第一,接收者需要使用蘋果產品,第二,需要打開隔空投送功能。
連儂墻(Lennon Wall)
連儂墻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老城區布拉格小城,原本是一面普通的墻。1980年披頭士樂隊的約翰·連儂在自家寓所前被槍殺,各地紛紛舉行悼念活動,其中,捷克的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將連儂的肖像和歌詞畫在了這面墻上,來表達對連儂的思念以及對政府的不滿。
香港的連儂墻指的是2014年雨傘革命和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產生的粘貼標語訊息和各種宣傳內容的墻,又被稱作民主拼接墻。首次出現於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金鐘夏慤道香港政府總部,被視作佔領區的主要地標,又被稱為爭取行政長官普選製的雨傘革命的重要藝術作品。2019年6月香港政府總部再次出現連儂墻,反映了市民們反對修例的心聲和對示威者的支持。其後,香港各地區居民自發地建起連儂墻來表達對香港的擔憂和對政府於《逃犯條例》草案修訂過程中處事手法的不滿。至此,連儂墻不再局限於金鐘一帶,而成為了覆蓋全港18區的社區性民主墻。其中港鐵大埔墟站附近行人隧道,因各通道墻身都貼滿彩色便利貼,被命名為「連儂隧道」。